close

今天就來聊聊口腔與消化道吧

 

口腔中有弱鹼性唾液、食物殘渣等,為正常菌群的繁衍提供了合適條件。最常見的菌群是甲型鏈球菌和厭氧鏈球菌,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、奈瑟氏菌(Neisseria)、乳桿菌(Lactobacillus)、螺旋體(Spirochaeta)、假絲酵母(Candida)等。當拔牙時,甲型鏈球菌可通過傷口進入血流。一般情況下,少量菌很快被肝、脾、淋巴結和骨髓中的吞噬細胞清除。但若心臟瓣摸有病損,或者是安裝了人工瓣膜的人,細菌就會被阻留在那裏並繁殖起來,導致內心膜炎。厭氧鏈球菌中有一種變異鏈球菌(Streptococcus mutans),與齲齒的形成關係密切。該菌能分解食物中的蔗糖產生高分子量、粘度大的不溶性葡聚糖,以致將口腔中其他菌群粘附於牙齒表面而形成菌斑。其中的乳桿菌能發酵多糖類產生大量酸,使酸鹼度下降至4.5左右,使牙釉質和牙質脫鈣而造成齲齒。

新生兒出生後數天內的口腔菌群,與母親陰道內的菌群相同,隨後逐漸接近成人的口腔菌群。

  消化道中的正常菌群的種類和數量,在不同部位是不同的。胃酸的酸度很高(pH2-3),因而胃內基本無活菌。空腸和回腸上部的菌群很少。結腸和直腸則有大量細菌,主要是類桿菌(Bacteroides)、雙歧桿菌(Bifidobacterium)、大腸埃希氏菌、乳桿菌、銅綠假單胞菌、變形桿菌(Proteus)、梭菌(Clostridium)等。1克幹糞含菌總數在4千億個左右,約佔糞重的40%,其中99%以上是厭氧菌。腸道菌群受飲食、年齡等因素影響很大。多食蛋白質的人,大腸埃希氏菌生長旺盛;以吃澱粉為主的人,乳桿菌較多。哺乳期嬰兒的腸道菌群主要是雙歧桿菌,佔總菌數的90%左右;隨著成長,雙歧桿菌下降,類桿菌、乳桿菌、梭菌等逐漸增多。

  嬰兒剛出生時腸道是無菌的,1-2小時後就有菌出現。開始時菌種和數量少,隨後逐步增多。先定殖的是需氧菌,然後是厭氧菌。因前者生長繁殖需消耗周圍微環境中的游離氧,這有利於厭氧菌的繁殖。此過程約1周左右。

所以,保持保持口腔的衛生清潔不僅僅是為了口腔本身,其實整個消化道的門戶也會影響到後續的體內健康,為了身體的健康,顧好口腔衛生清潔就特別重要,安琪還是要提醒大家,配合正確的刷牙習慣跟選擇適合的天然漱口水,隨時隨地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是維護腸道健康的首要條件!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大醫院小護士安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