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文章標題:口腔保健
轉載作者:大醫院小護士安琪 轉載自uho優活健康網 (http://www.uho.com.tw)
文章網址:http://www.uho.com.tw/mouth.asp?aid=4329
文章內容:

 

人類為了維持健康的生命,必須每天攝取食物,攝食的管道經由口腔進入到消化道再吸收其養分;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。由口腔進入的第一道手續,就是靠牙齒的咬碎食物;所以口腔的保健,首先必須要有健康的牙齒。

 

口腔的疾病種類很多:有急性、慢性的,也有良性和惡性的;有局部性的和全身性的病變,但是人類罹患最普遍的、最容易的就是齲齒(蛀牙)和牙周病。齲齒普遍存在於每一人的牙齒,是人類流行的疾病之一,至今尚無法免疫,齲齒的罹患率與飲食習慣、食物種類、口腔衛生習慣皆有關係。而牙周病更是一般成年人的專利,國人的罹患率相當高;大約30歲左右的人就有百分之九十患有各種程度的牙周病,年齡愈大罹患率愈高、相對程度也愈嚴重。

 

齲齒與牙周病的問題雖然嚴重,但仍有預防的方法。因此,如何提高國人的口腔保健知識和認識,以利維持個人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?做好口腔衛生工作和方法,成為近幾年來牙醫界、教育界及衛生行政當局,積極努力的工作目標和推行的重要任務。

 

牙齒,是全身最硬的器官;從解剖學來看,可分為四部份。最外面的一層,由琺瑯構成,即俗稱的牙冠的表層,透明度高、最硬,能抵抗咀嚼所產生的磨耗。第二層,由象牙質或稱為牙本質構成為牙齒整體最主要的部份,由牙冠延伸到牙根,包著並保護牙髓。第三部份,為牙骨質,即包著牙根表面的一層鈣化組織,它和齒槽骨之間,則靠著一種纖維韌帶來連結,使牙齒能固持於齒槽骨內,不掉下來。

 

因此,牙齒之於齒槽骨內,其實是懸浮著其間約有1mm左右的空隙,並不是黏著於骨頭上。第四部份為牙髓,它就是象牙質所包圍的空腔,其中充滿了神經、血管、結締組織、淋巴液、血液等組織,即俗稱的牙神經,供應牙齒本身的養分。齲齒通常是由外向內,侵蝕到牙神經,主要是細菌附著於牙齒的表面,產生酸,溶解琺瑯質,細菌進駐琺瑯質,再產生更多的酸,溶解象牙質;如此一步步的深入、破壞,最後感染牙神經,再透過神經內的血液循環散播出去。細菌要附著於牙齒表面必須有醣類食物,先附著於牙齒,也就是說吃完食物沒有刷乾淨,口腔中的產酸細菌附著上去,經過一定的時間代謝、分解醣類產生酸,使牙齒脫鈣軟化,細菌又分泌溶蛋白酵素使牙齒結構徹底崩潰而出現窩洞。

 

預防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飯後或飲食後趕快刷牙,用牙線或齒間刷來清潔牙縫以去除任何附在牙齒表面的雜質,使細菌無法產生酸來破壞牙冠,當然也有人主張強化牙齒表面的方法,如利用各種化學作用原理,改變牙齒表面分子結構,使能更具抗酸、抗齒能力;也有更進一步的利用化學藥品防礙細菌的生長和新陳代謝,例如:自來水加氟、局部塗氟,使用抗菌漱口水漱口等方式。

 

牙周病就是牙齒周圍的組織,包括牙齦、牙周膜、齒槽骨等產生病變,主要的原因是由牙齒斑其細菌代謝後的產物,如:毒素、酵素破壞牙周組織,局部因素有牙結石、咬合損傷、化學藥品、不良的假牙使細菌孳生;全身性因素有分泌功能障礙、血液病、營養不良等等眾多因素,但最重要的仍是牙菌斑和牙結石。

 

因此,預防的方法在牙菌斑和牙結石的去除,徹底地去除上述二種物質,教導患者時時刻刻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,並接受牙醫師定期檢查與清潔;這是預防牙周病最好和有效的方法。

 

為了使患者能徹底的做好口腔衛生工作,牙醫師必須教導患者正確的刷牙方法,如何使用口腔清潔輔助器(包括牙線、齒間牙刷、電動牙刷、潄口水、牙菌膜染色錠等)以期做到更徹底、有效和完美的口腔衛生工作。此外,為了瞭解口腔清潔的情形,需要患者定期回診與牙醫配合,做好口腔衛生和保健的工作。

 

轉載聲明:本文轉載遵守 http://www.uho.com.tw/cc.asp 之規定

arrow
arrow

    大醫院小護士安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